航母太低调了!
11时许,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惊喜亮相,并顺利完成下水命名仪式,未来或将发挥更大战斗力!
“福建”舰下水命名现场
作为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经将电磁弹射变为现实,满载排水量更是可观,8万余吨的数据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航母,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领先水平。
未来,“福建”舰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步舾装,试验试航,交接入列,或将再创辉煌。
但在它亮相之前,国外势力可没少搞“小动作”,特别是美国。
先发布卫星航拍高清图片,称型航母下水在即,再“特意”派遣电子侦察机到长三角邻近海域进行高强度作业,疑似抵近侦察,意图实在太明显。
美国Planet公司公布的最新卫星图像
虽说这是美国“间谍卫星”拍下发布的图片,意图可能不轨,但还是率先为广大军迷朋友揭开了不少谜团,也将航母概况和弹射器工位上方的标语字符轮廓公诸于众。
从美国公布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出,当时“福建”舰已经漂起,前侧大红球已挂,右侧舰岛上彩旗已满,甲板已经清空,观礼台也已经布设完毕,距离下水真的只剩下一步之遥。
要知道,“福建”舰正式下水,就意味着中国也正式进入了三航母时代,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海军综合作战能力,极大缩小与美军航母差距,还极有可能在航母制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这对于美国来说,风险极大。
如此看来,美国会这般重视,会如此不择手段,一点都不奇怪。
“福建”舰
其实,“福建”舰上的三句标语,意义非凡,原因有二。
其一,电磁弹射器的位置就在标语下方。
作为我国首艘电磁弹射直通大甲板航母,“福建”舰装备的电磁弹射是重中之重。
“福建”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能够有效增加能量利用率,还具备纠错和容错能力,可靠性更强。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有助于延长舰载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满足舰载机实现满油满载起飞任务,使其具备更强实力。
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也是独属于的绝对优势。
而所有国家在安装和调试弹射器的过程中,都会在弹射器槽上铺设风雨棚,一来可以保密,二来可以保障弹射器安装环境,防止杂物掉入弹射器轨道中,避免出现任何意外,中国对“福建”舰亦是如此。
在“福建”舰安装弹射器的时候,也摆上了三条风雨棚,而曝出的三条标语位置,恰好就是三个电磁弹射起飞点的位置,可见中国的确有意为之。
“福建”舰上的三条巨大标语
其二,标语位置在风雨棚顶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含义。
不难看出,这三条标语十分典型,就是对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预期和建设目标的直接呈现,文字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层层递进。
第一个层面对标船厂。
只有提升技术能力,培养出更多修建航母的专业人才,配套的企业机构,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建成一流的船舶集团,才能加快实现“保质增量”目标。
第二个层面对标中国海军。
航母本就是海军的关键力量,航母实力越强,性能越优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可能性就越大。伴随着航母接连下水,陆续服役,中国海军的实力定会愈发强盛,全面建设成现代化海军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第三个层面对标中国的国际地位。
要知道,航母实力已经成为评判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现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并将电磁弹射技术运用在了“福建”舰身上,未来定会展现其独特魅力。
最关键的是,“福建”舰服役后,中国形成三航母编队指日可待,也必将有效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福建”舰舰岛细节图
由此可见,“福建”舰亮相下水对于中国来讲,的确存在非凡意义,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定会更加迅猛,喜报频传。
但就当下局势来看,中国航母依然存在提升空间,也的确取得了一定成绩。
要知道世界上拥有航母,且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家并不多,毕竟航母造价昂贵,技术要求极高,后期保养也非常“烧钱”,所以除了中国之外,就只剩下了美国,英国和法国。
我们的确需要面对现实,但也需要认可自我的价值。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航母数量与航母部分性能与美国的确存在差异,但此次中国“福建”舰正式露面,已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建造航母的卓越实力,特别是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掌握关键,也极有可能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
并且与英法两国相比较,中国的确存在优势。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一
首个“玩”航母的英国,如今为何霸气不再?
要知道,英国才是世界上第一个“玩”航母的国家,也是真正意义上拥有“弹射起飞”技术的“老祖宗”,鼎盛时期(二战结束时)共拥有96艘航母,虽说质量与现在航母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但规模十分可观。
可到了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只剩下两艘,分别是“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和“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同属于6.5万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常规动力航母,实力可观,但算不上非常强劲。
原因很直观,因为英国在资金方面受到限制。
仅以“伊丽莎白”号航空母舰举例。
MT-30燃气轮机
“伊丽莎白”号是英国研制新一代航母的首舰,首次使用了燃气轮机MT-30,也成为世界首艘采用IFEP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航母。
在此基础上,“伊丽莎白”号航母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7节,能够实现舰载机短距离滑翔起飞和垂直降落,并满足装备弹射器的常规航母起降飞机的基本要求。
其次,“伊丽莎白”号航母的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十分简单,原因就是“预算有限”。
具体来说,舰身并没有可直接用于防御的装甲,只有在重点部位才可能装备加厚钢板和有抵御作用的复合材料。装备的武器主要是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和DS30B型30mm舰炮,用于反导和对空防御,具有较强的防空能力,但算不上优越。
F-35B舰载机
舰载机方面,“伊丽莎白”号航母最多可以装载40架舰载机,包括36架固定翼飞机和4架直升机,主要战斗力量是F-35B舰载机。
虽说F-35B属于第五代舰载战斗机,但它在“伊丽莎白”航母上未必能发挥出绝对实力。
因为F-35B舰载机属于典型的“腿短型选手”,为实现垂直起降功能,在机身背部安装了巨大的升力风扇,占据了机内空间,燃油携带量下降,导致作战半径缩小,实力也大打折扣。
为了让F-35B实现满油满弹起飞,特意在舰首设置了一条滑跃起飞甲板,但是由于只有一条起飞甲板,在起飞效率上远不如采用弹射起飞的直通甲板航母。
更关键的是,“伊丽莎白”号航母的舰队配置也算不上完善。
“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
其实,“伊丽莎白”号航母舰队实力十分有限。
整个航母舰队除了航母之外,只有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两艘综合补给舰,部分F-35舰载机属于英国自己,其他都是从外国租借的。
而英国另一艘“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还在“裸奔”,就连F-35B舰载机的数量都没凑够,可见英国航母实力确实不太行。
现如今,英国在航母数量上不占优势,性能还有所欠缺,综合战力也十分有限,的确很难重现英国皇家海军当年的雄风。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二
法国海军只拥有一艘航母,性能成谜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核动力航母,法国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法国拥有一艘4万吨级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法国海军旗舰”,亦是法国海军唯一一艘在役航母。
但是,它的性能并不像法国口中那般强盛,甚至可以用“拉跨”形容,原因有二。
其一,航速
为了省事,法国直接将核潜艇上的K-15核反应堆加装在“戴高乐”号航母上,但法国人高估了艇用核反应堆的能力,直接引发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影响了“戴高乐”号航母的输出功率,导致“戴高乐”号航母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要知道,中美航母的航速都在30节以上,而“戴高乐”号航母的最高速度只有27节,所以速度也成了它的最大短板。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俯视图
其二,蒸汽弹射器
法国航母使用的舰体,飞行甲板都是法国自己建造的,独独蒸汽弹射器是正儿八经的“美国货”,也就是C-13蒸汽弹射器,结果就出现了与“戴高乐”号航母不太兼容的状况。
不兼容,就导致C-13弹射器难以弹射比舰载机还重的固定翼预警机,只能延长飞行甲板,才能成功弹射预警机,倘若没有预警机支持,“戴高乐”号航母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
虽说法国航母性能不是非常强盛,数量也只有一艘,但它依然是为数不多,拥有航母实战经验的国家。
年,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派遣“戴高乐”航母打击利比亚,也成了干预利比亚局势最频繁的北约国家。
“戴高乐”号航母上执行对利比亚军事任务的“阵风”舰载机
当时,在利比亚政局动荡之时,法国海军唯一的一艘“戴高乐”号航母从土伦军港紧急出航,沿欧洲西海岸一路南下,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对卡扎菲政权发动了多轮空袭,让利比亚损失惨重,为法国立下汗马功劳。
以此可见,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依然存在一定实力,但它毕竟只有一个,很难形成综合作战能力,与中国相比,的确存在一定差距。
就中国来说,型航母“福建”舰只是中国海军的起点,远不是终点,我们的航母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也将创造出更多奇迹,与美国差距也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