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前身,是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关于“瓦良格号”如何来到中国,坊间最流行的说法是政府委托一位香港商人曲线购入瓦良格号。然而事情真相远非如此,购买瓦良格号背后,有人借此敲诈撞骗、沽名钓誉,可有人却为此含冤蒙屈十几年。
我们只能从已经公开的真实资料去还原那段历史,揭秘当初瓦良格号到底经历怎样一波三折的购入过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01
年春节,华夏大地沉浸在阖家团圆喜庆之中,唯有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忧心忡忡,其旗下公司有一笔高达2.3亿的账目面临失控风险。因为这笔资金既没有用来投资项目,也没有用于公司借贷,而是用来干一件超出寻常人认知的事情~买航母。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邵淳动用这笔钱并未经过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可以说这件事完全是邵淳自作主张。如果稍有不慎,钱花了,船未见影儿,等待邵淳的或将是牢狱之灾。
而将邵淳与航母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位原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徐增平。当日徐增平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钱到位就能从乌克兰买回一艘航母,可如今钱给了,徐增平却没了下文,这怎能不让邵淳恼火?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还是先从瓦良格号说起。当年美苏争霸,苏联的航母起点不如美国,但他们发展航母的势头却非常迅猛。
年,苏联建造.5型航母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开始逐渐摸清建造航母的路数。于是同样出自涅夫斯基设计局,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的瓦良格号,于年12月4日正式开工。
年11月25日,瓦良格号航母下水,似乎一支可与美国抗衡的海军力量已经指日可待。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年12月,苏联解体,已经完工68%的瓦良格号,与另一艘在建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号,都处在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
瓦良格号最初虽然划入俄罗斯海军编制,但俄罗斯若想将其真正“娶回家”,却需要花费2亿美元的天价彩礼。俄罗斯囊中羞涩,最终只能将瓦良格号航母,以抵债形式“送”给乌克兰。
可乌克兰失去前苏联强大国力支撑,既没有钱继续建造瓦良格号,也没有钱将其拆除,只能将其搁置在黑海造船厂任由风吹雨淋。
简单说瓦良格号在乌克兰手中,就像一块烫手山芋,于是乌克兰政府就将如何处理瓦良格号的事宜,交给黑海造船厂。
当时我国海军高层曾多次派人到黑海造船厂实地考察,有意将瓦良格号收入囊中,但苦于上级始终未予批准,一直无果。后来,几位海军高层不甘心战略价值极高的瓦良格号花落别国,于是想到一个“曲线买航母”计划。
他们找到香港商人徐增平,委托他以个人名义出面买下瓦良格号,然后在国家需要时,再转卖给国家。于是徐增平就在澳门成立一家名为澳门创律的旅游娱乐公司,以打造海上赌场名义,向乌克兰寻求买下瓦良格号。
经过一番运作拍卖程序,徐增平最终以万美元价格拍下瓦良格号。但随着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徐增平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于是找到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寻求融资。
02
邵淳是辽宁庄河县人,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先后在河北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华能集团等单位任职,年开始担任华夏证券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之职。
邵淳虽征战在金融领域,却是一个颇具爱国情怀的商业精英,心中满怀对甲午海战之觞的悲愤,极度渴望中国海军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加上发生在年5月的印尼排华事件,短短3天时间,名印尼华人遇难,上百名华人妇女遭到凌辱。这血淋淋的事实,更使邵淳意识到中国如果能有自己的航母该多好,既能震慑印尼暴徒,也能保护印尼华侨。
其实早在5年前,邵淳从《舰船杂志》上,就已了解到乌克兰有意出售瓦良格号半成品。所以当邵淳偶尔听说,一位港商中标拿下瓦良格号,又因资金吃紧,需在内地寻求资金支持,以便继续推动该项目时,心中就有了合作意向。
年7月,在北京一家普通的民营公司内,邵淳与徐增平第一次会面。徐增平一开口就是满满的民族大义,但邵淳身为证券界顶尖公司的一把手,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邵淳起初对只用万美元就买下瓦良格号,并不相信,毕竟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公开报价33亿美元,即便瓦良格号性能不如尼米兹,而且还未完工,但怎么也值3亿美元,又怎会以极低价格万美元出手呢?
更何况购买航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什么国家不出面,反而让个人出头购买呢?
徐增平听罢非常吃惊,没想到遇上一个明白人。于是徐增平巧言辩解说,这一切都是为保密,等船到手,国家自会接手,不会亏待创律公司。
随后徐增平面对这件事是否有红头文件的质疑,油滑地转移话题,说一旦资金不到位造成违约,瓦良格号就有可能落入印度等国之手。最后徐增平又巧妙辩解,别看瓦良格号仅花万美元拍下来,可还有许多后续程序,需要花不少钱。
同时徐增平又提出,目前急需万元办理澳门方面的批文、进口许可证等,希望邵淳能考虑一下,先以借款形式提供帮助,等前期手续办完后,双方再洽谈是否进行下一轮合作。如果邵淳不愿进一步合作,他们可以按期归还借款。
邵淳盼望徐增平所言是真,毕竟中国能有自己的航母,是其念念不忘的梦想。可是徐增平空口无凭,也不禁让邵淳心生疑虑。
徐增平面对邵淳的疑虑,不假思索地保证投标文件已经搞定,只是文件现在在香港,如果需要可以回香港拿。对于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他既然接了就得做好,现在就是资金有点儿缺口,也不算多,只需万元,半年左右就可以还款。
万元对于邵淳来说确实不多,半年时间也不长,于是邵淳思索片刻后,要求先看看投标文件再做定夺。徐增平一看有戏,立马表示先回香港拿文件。邵淳与徐增平的第一次碰面,就这样结束了。
03
两周后,徐增平果然把十几份中标文件送到邵淳手中。这些文件包括一套俄文版、一套英文版、以及一套由香港翻译公司翻译的中文版。
邵淳学过8年俄文,遂一眼就看出其中两份文件看似俄语,实际是乌克兰语,因为两者只在某些个别字母上稍微有区别。
当时俄语不易造假,而乌克兰语想造假更难,所以邵淳感觉这些文件很正规,断定徐增平购买瓦良格号是真事,而且成交价确实是万美元。
邵淳顿时激动起来,决定借给徐增平万元,无需利息与抵押。可如何运作这笔钱,邵淳也颇费一番脑筋。
华夏证券属于国企,不能直接把钱借给创律公司,否则此事又会被别国扣上“以国家名义”的帽子。而且华夏证券向外借款,需要通过董事会研究,可是如果知道此事的人多了不利于保密,更何况董事会也不一定同意此事。
于是邵淳就找到得力干将张宇。当时张宇是华夏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隆泰源的董事长。邵淳之所以找张宇,一是因为张宇出身军队干部家庭,比较可靠;二是因为隆泰源可以拿出这笔钱,而且张宇不通过董事会,就能对外借款,可以达到保密的目的。
当然邵淳也比较谨慎,对刚认识不久的徐增平不太放心,于是就将这笔钱假手介绍他们认识的公司,转给徐增平。这样一来邵淳是与这家公司,而非徐增平形成借贷关系,以便这家公司也会监督这笔资金的使用情况,万一将来出事也方便追债。
谈判妥当,8月底徐增平顺利收到万元借款。当时邵淳正忙着整顿华夏证券内部管理,没有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