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5月27日据美军报道,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比尔·梅尔兹(BillMerz)中将表示,将在西太平洋部署LCS濒海战斗舰,专门针对南中国海。而且原文标题比较惊悚,《第7舰队司令:部署LCS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号[注1](便可以)“几乎拥有”南中国海》
[注1: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号(USSGabrielleGiffords)指的是LCS10舰,该舰为独立级LCS,去年曾在南中国海进行过一系列骚扰活动]
按照原媒体(美国海军学院新闻,USNINews)的报道,“今天,西太平洋部署了两艘濒海战斗舰——塔尔萨号(LCS-16)和查尔斯顿号(LCS-18)。驻日本的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周四表示,到今年年底将有4艘,到年底可能有8艘。”
图:美国海军学院新闻标题,部署LCS就“几乎拥有南海”。
首先,两艘LCS濒海战斗舰,塔尔萨号(LCS-16)和查尔斯顿号(LCS-18),现在已经部署在了关岛。
那么为什么美海军要把濒海战斗舰(LCS)部署南海,LCS濒海战斗舰又艘什么样的军舰,美海军这次的高调扬言又有些什么意义?
01还是先来聊聊LCS濒海战斗舰——好看不中用
“濒海战斗舰”是军舰史中的一个新概念,是英文“LittoralCombatShip”的正式中文名称,简称LCS。LCS濒海战斗舰概念是美国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21世纪水面战斗舰艇”(SurfaceCombatantofthe21thCentury,SC-21)计划当中,为了取代当时老旧的佩里级护卫舰的一个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冷战后美国海军舰艇转型思想的一种表现。LCS濒海战斗舰要接替的是护卫舰,但它并不是传统的护卫舰概念。
简单的说,LCS濒海战斗舰强调在(敌国)近海区域作战,主要针对低烈度的水面战(如伊朗、朝鲜这类弱国海军)、近海反潜扫雷、武装渗透(投送/接应特种部队)、抵近敌国近海进行情报收集/电子侦察等。而传统护卫舰主要是在舰队中承担巡逻、侦察、反潜等任务,或者独立遂行巡逻、护航等任务的中小型舰艇。
实际以美国现有LCS濒海战斗舰为例。美海军现有两型LCS,称为“自由级”和“独立级”。“自由级”舷号为单号,“独立级”舷号为双号[注2]。“自由级”为钢制单体船,由洛克西德·马丁设计。“独立级”为铝制三体船,通用动力公司设计。两型LCS均为-吨级舰,“自由级”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后续舰);“独立级”标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后续舰)。
[注2:此次部署西太平洋的LCS-16和LCS-18两艘从舷号即可看出均为“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为了实现LCS概念的作战要求,美军濒海战斗舰与传统护卫舰在技术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高航速,美海军现有两型LCS均可达到40节到50节[注3]的极速,相当于70-90多公里/小时的海上航行速度;
[注3:“节”是航海中的专用速度单位,1节表示1海里/小时,即1.千米/小时。“节”的概念在西方后来也被应用到了航空领域,现在西方的飞机速度表也多以“节”为单位表示。]
二是武器轻量化、模块化,以对岸攻击为主要作战需求;
三是为了尽可能的抵近敌国沿海,船体吃水浅。美军对LCS的技术要求是满载吃水不得超过3.1米,实际两型LCS满载吃水均在4米上下;
四是为了方便投送/接应武装渗透人员,反潜扫雷等需要,船体需要有相应的开口,方便释放/回收小艇、无人潜航器、探测器等。
以上这几点要求都是传统护卫舰所不需要或者不作为重点设计考虑的。也正是因为以上这几点特殊要求,最终造成了美军现有的两型LCS濒海战斗舰外观都很“科幻”,但实际作战效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导致最先制造的4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LCS1)、“独立”号(LCS2)、“沃思堡”号(LCS3)和“科罗拉多”(LCS4)号已于今年3月31日退役转为封存状态。这其中的“科罗纳多”号(LCS4)是年4月才刚刚入役,服役期连7年都未满。这在各国海军史上都是少有的。
具体来说,
为了实现40-50节的高航速,美军两型LCS的动力系统均采用燃气轮机+柴油机的组合,高速时使用燃气轮机,低速经济巡航时使用柴油机。而且动力单元的配置功率惊人,几乎相当甚至超过了-吨级的驱逐舰。两型LCS搭载的都是2台英国罗·罗公司的MT30燃气轮机,这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和美国“朱姆瓦尔特”级驱逐舰完全相同,而且大家都是两台主机。这是把万吨级的驱逐舰,甚至6万吨级航母的发动机,塞在了只有吨的小军舰上。这就好比是汽车中的小跑车,用了大型高级轿车才有的12缸发动机,好处当然是跑的快,但是缺点也不言自明,对于防护能力、武器和其它物资载荷的空间和装载量等等方面都必须作出牺牲。所以美军现有两型LCS的自持力都只有21天。
图:MT30燃气轮机是两型LCS的强大动力来源,2台主机的总功率等同于万吨级大型驱逐舰。
为了能够尽可能抵近敌国沿海投送特种部队,释放各种侦察载具,船体吃水要浅。按照浮力原理,排开水的重量要必须等于自身重量,物体才能够浮在水面上。所以两型LCS均采用类似吃水面积换吃水深度的原理来降低吃水,这样同样排水量的情况下船的体积就更大。所以两型LCS对比同样排水量的传统军舰都显得更“胖”,尤其是三体船型的“独立级”更为明显。但这对隐身能力带来更高的要求,意味着隐身方面的成本投入更大。从船舶设计角度看,宽而胖的船体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搭载更多的武器。但是总排水量(吃水要求)和隐身要求又限制了LCS的武器布局和武器配置,使得LCS的作战任务载荷只有约吨左右,缺乏反导拦截能力,缺少对舰攻击武器。实际LCS濒海战斗舰的作战能力仅相当于中国海军吨级的型轻型护卫舰,这还必须是改装有反舰导弹模块(美军称为“水面战套件”,surfacewarfarepackage,简称SUW)后的“独立级”LCS,但必须替换掉用于防空的MK48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未改装“水面战套件”的LCS濒海战斗舰,其武器系统仅有一门57毫米主炮和两门30毫米机关炮,其战斗力远不如型轻型护卫舰。——这也是为什么美海军挑衅南海,专门要派“双舷号”的“独立级”LCS濒海战斗舰的原因之一,因为现在只有这型LCS经过换装水面战套件的测试。
图:“自由级”LCS濒海战斗舰的标准武器配置(上)和“独立级”LCS濒海战斗舰的标准武器配置(下)。
图:LCS设计需求决定了必须配备直升机机库,而机库会占用很多空间也导致很多武器无法安装。传统设计的中国海军型护卫舰(左),甚至是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早期型号(右)均没有安排机库,只保留直升机起降甲板,这样舰载武器的布局和安装更加灵活。
以上两点,笔者认为是两型LCS濒海战斗舰的主要设计“硬伤”。而LCS的实际问题还远不至这些,很多都是属于“说的比做的好”的纸面美好愿望。
比如“快速换装任务模块”,原本计划LCS可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规划有不同的任务模块,各模块系统均安装在标准尺寸的货柜中,无需回到船厂即可在一线军港实现“即插即用”的快速换装。但现实中LCS任务模块的换装效率远未达到设计要求,原计划要求的换装时间不超过8天,但实际则需要超过两周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必须停靠在具有特定设施条件的军港才可完成。
再比如造价和运营成本。原本LCS的招标要求是希望获得类似F-35原计划(JSF)那样的“廉价”的低成本且多功能的水面作战舰艇,但实际和F-35相同境地,变成了“昂贵”的且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的的包袱项目。
LCS濒海战斗舰的类似问题实在太多,不一而足,造成如今两型LCS濒海战斗舰都是好看不中用的“鸡肋”。
02后冷战时代的初期产物——设计定位存疑
导致LCS濒海战斗舰呈现“鸡肋”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初的设计定位。90年代苏联解体,曾经全世界唯一能对标美国海军的红海军自废武功,美军“一等人”[注4]自感是独霸全球,一副往后只能是贴着别人海岸线作战的架势。将作战定位在了在近海灵活机动,对付弱小国家海军为主要目标上。
[注4:“一等人”是美军内部等级链对海军的俗称,美海军(USN)是“一等人”装备最好权力最大,美空军(USAF)是“二等人”,美陆军(USARMY)“三等人”,而美海军陆战队(USMC)装备最差指挥权又分属海军和陆军只能是“四等人”]
包括当时同为“21世纪水面战斗舰艇”计划中的大型舰,即现在的DD(X)/DDG-“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本质也是为了从海上打击陆地目标的“武库舰”概念,也是自视海上无对手的傲慢存在。
图:当初雄心勃勃的SC-21计划中的大型舰,最终发展成了DDG-“朱姆沃尔特”级。
只是现在看来,SC-21计划中无论是中小型的LCS濒海战斗舰还是超大型的DDG-“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都明显失败了。对于大型驱逐舰,美海军已经发布DDG(X)计划,决定重新发展一款大型导弹驱逐舰,DDG-“朱姆沃尔特”级已被正式放弃。而对于护卫舰概念中的LCS濒海战斗舰,美海军早在年就提出了新导弹护卫舰FFG(X)概念计划,同样重新发展新一代导弹护卫舰。而现有LCS舰队中的“自由级”则在去年(年1月)宣布停止接收,宣告“自由级”LCS的失败。另外前4艘LCS(两艘“自由级”,两艘“独立级”)也于去年3月提前退役,现在只剩余“独立级”LCS现在看来还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不同于DDG-“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的是,LCS濒海战斗舰的建造数量比较庞大,美海军已接收的数量就达20多艘。这一数量的存在本身是当代美国海军装备战略出现“弯道”和尴尬期的表现。美海军现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诞生于冷战时代,实际评价和表现都是最好的,但是受限于动力、船体构型等原始设计限制,即便美军已经升级到FlightIII体系,但也不能应对未来水面霸权需要,说白了就是对标中国型驱逐舰没有优势。同时“伯克”级驱逐舰究竟系统复杂,造价和维护成本也高,在潜力已挖尽的形势下不可能大量建造来应急。在中小型舰艇方面,老式的“佩里级”已在年全部退役完毕,其系统潜力和可升级空间更加糟糕。但是之前雄心勃勃的SC-21计划已被证明存在战略失误,所以美海军实际是在21世纪的10-20年代出现了无舰可用的局面,那么只能建造相对便宜的LCS濒海战斗舰来一时应急。
在原本的LCS计划中,同时入役两种不同型号的LCS濒海战斗舰,美军是打算根据实际评估决定取舍。后来发现两型设计都存在缺陷,性能比不及护卫舰又过胜于巡逻艇,再加上兼顾承包商集团的利益,很难二选一,只能不断同时采购。又经过多年使用,美海军才最终偏向于通用动力牵头的三体船型“独立级”LCS,但此时的战略形势已经决定整个LCS项目都是“鸡肋”,即便略胜一筹的通用动力“独立级”LCS也被证明问题远大于可发展潜力。
实际任务中,“自由级”之前曾被到美国南方司令部,从事边境的禁毒行动。而“独立级”则更贴近实战一些,在年就曾被派往过南中国海。
图:年初,LCS8“蒙哥马利”号与LCS10“吉福兹”在南中国海,摄于年1月28日。来源美国海军官方图片。注意图中的LCS10“吉福兹”号改装了“水面战套件”(画中黄圈处)。
按照这次《“几乎拥有”南海》的原文报道,第七舰队司令比尔·梅尔兹表示,在年由于COVID-19的爆发导致“罗斯福”号航母(CVN-71)丧失战力停摆三个月,当时美海军将“蒙哥马利”号(LCS-8)和“吉福兹”号(LCS-10)派入南海骚扰。“当我将TR(指TheodoreRoosevelt,“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关闭时,Gabby(指GabrielleGiffords,“吉福兹”号LCS)几乎拥有南中国海南部”“她只是一直在外面捣乱,破坏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注5]同时梅尔兹还宣称,在南海地区的美国驱逐舰通常会只有一艘中国海军军舰在尾部跟随,而年“蒙哥马利”号和“吉福兹”号则花费了三艘中国军舰来跟踪。
[注5:原文“GabbyprettymuchownedthesouthernSouthChinaSeawhenIhadTRdown…withCOVID,”Merzsaid.“Shejustkeptouttherepoundingaway,blowingupeveryChineseoperation.Itwasprettyimpressivework.”]
这一吹嘘看起来似乎“独立级”LCS濒海战斗舰是风光无限,能引来三艘中国军舰“相伴”,比美军驱逐舰的待遇还要高。
但事实上,LCS8“蒙哥马利”号和LCS10“吉福兹”号是两艘军舰,而且是从事近岸骚扰,中国海军派三艘军舰监视难道不是常规吗?现实是美军现有驱逐舰基本只能派出一艘来骚扰,所以中方也只需出去一艘应对。如果美军的驱逐舰也能派出两艘,那么中国海军自然也会提高“待遇”。更重要的是,针对监视LCS濒海战斗舰的任务,中方派出的舰艇往往也是小型护卫舰。而对付驱逐舰,中国海军通常需要派出驱逐舰,至少是A型这样的通用护卫舰。
所以梅尔兹的这种发言并不能证明“独立级”LCS的作战能力,反而是一种其它含意更强的刻意发言。
关于为什么要部署LCS濒海战斗舰在南海,梅尔兹的这种夸张言论又有何意义,笔者将在下篇中再行叙述。
(未完待续)
■土立方~earththree
写于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