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兹比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复制链接]

1#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此后又相继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保护海洋生态文明、世界生态文明等新理念和新思想。这既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战略思考。海洋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标是建设美丽蓝色海洋,核心是“形成并维护人海和谐的关系”。海洋生态文明既不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必须保持海洋的原生状态,也不是海洋的发展变化完全服从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与海洋平衡有序之间的和谐统一。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从全球、全局视域上理解和把握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理论内涵上讲,既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还包含*治经济、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国际关系及全球安全体系等;从现实方面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形成的一种共生共存共荣关系,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相对稳定系统;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讲,它既有国际*治因素,也是一个在全球公共规则与契约框架下的各国(或部分)联合体。站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上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还包含着这三个命运共同体:一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二是海洋命运共同体,认为地球上所有海洋是一个生命生态系统,海洋是地球人类生存、发展、共享的空间,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人类离不开海洋;三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现实提出来的,虚拟的网络空间为人类共同所有,应造福于人类,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全球网络空间的依存度也会越来越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包容、开放、共享的体系,遵循的是地球生物圈规律。地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地球生物圈规律反映的是地球上生命物种之间以及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属于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地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各国人民的命运与海洋安危与共,只有共同维护,倍加珍惜海洋的生态环境与和平安宁,人类世界才能更加美好。海洋是地球的重要圈层,其面积覆盖地球表面约71%,储存了地球上97%的水资源,是影响地球生物圈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海洋的意义和价值早已超越了早期海洋所具有的“舟楫之便”和“渔盐之利”的价值。海洋是生命之源,海洋是互通之平台,海洋是发展之动力。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交通工具高度便捷的时代,海洋已不再是以前人们所言的“stoppingwaters”(隔离带),而是各大陆相连结的纽带,是互联互通互享的媒介,是全球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源头。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各方的有识之士重新审视海洋,站在世界生态文明的视域高度,重新认识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未来。

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全球海洋治理问题提出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部人与海洋关系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海洋文明的兴衰史。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引起了各国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