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上发生着很多不安宁的事情,疫情时好时坏,所有人都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徘徊焦虑,东航的坠机事件,又让我们直面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情,更有远处的战争、地震、自然灾害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的生活动荡不安,内心焦虑茫然,更让失去和分离的议题不断地来到我们面前。
但是我们究竟该怎么面对失去和分离?
经典的电影或许给了一些启发。皮克斯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离开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死去,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着,只要你还记得他们,他们就将永远与你同在。《海边的曼彻斯特》则说,就算永远走不出悲伤,注定离不开变化莫测的生活,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继续迎接新的一天的阳光就是勇敢的。
但我愿意换一个角度,看一看孩子,学习他们身上面对失去和分离的独特力量。可能有人会说,孩子们太小太脆弱,他们怎么可能有能力面对这些?但别忘了,孩子们身上有最纯粹的感受力、最炽热的生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面对丧失,他们或许可以充满想象地理解。
抓马教育和爱丁堡前沿剧展团队联合制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全新舞台剧《做妈妈》就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和成长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名叫依依,在她6岁的时候,妈妈不幸死于癌症。悲惨的事件过后,爸爸一直不知道如何和依依开始新生。但令人惊讶的是,依依却用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带领爸爸完成了他们的治愈。
我们的生活压力和文化传统会让我们倾向于选择什么都不说,假装什么都不存在,让事情随着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但事实上,因为失去而带来的各种情绪,会在我们的心里翻涌起层层巨浪。
/哀伤五阶段理论/
心理学家ElisabethKübler-Ross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哀伤五阶段理论,用来描述当我们失去重要的人之后的5个心理阶段,分别是——否认(denial)
气愤(anger)
协商(bargaining)
抑郁(Depression)
接受(acceptance)
01/“否认”是哀伤的第一阶段
因为接受所爱的人的离去是非常困难的,否认会帮助我们最小化这种难以承受的痛苦。之后“气愤”随之而来,这可能是情绪释放找到的一个出口,愤怒不会把我们变脆弱,它会保护我们自己,会让我们和无法接受的无助脆弱的自己保持一点距离。接下来我们会开始自我“协商”,我们会不断问自己,“如果我做到了XX,TA就不会离开我了”“只要TA能回来,我绝对不会说这句话”……当协商开始发生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无论怎么做,现实都不会改变。
02/接下来就会进入到抑郁的状态
剧烈的情绪慢慢地变得平息,我们逐渐开始看清现实,我们充分感受所爱之人的离去,内心的悲伤弥漫。但是这又是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充分感受悲伤,尤其是生活的负担和责任不会因为你的失去而停下,作为父母则更是艰难,必须要抑制自己的悲伤,补偿孩子的缺失,只能把自己的伤痛压平、折叠,藏在心中的“纸箱”里,然后等着时间慢慢过去。我们几乎很难完成哀伤的五个阶段,不得不跨过抑郁,被迫接受。
03/如何积极度过?
充满想象地理解
故事里6岁的依依面对失去的时候,却展现出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她选择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直面悲伤——依依做了一个纸箱妈妈。
哀悼是勇敢的,哀悼不是逃避、不是压抑、不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静待时间过去,哀悼是勇于直面失去,然后理解失去,感受痛苦,最后逐渐接受。
依依选择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方式,6岁的她未必深刻理解母亲的死亡意味着什么,但是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解释着这一切的发生。
而这种方式充满力量,在依依的带领下,父亲也开始着自己的治愈,他本来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不说话的依依,面对突然要同时承担起父母两方的责任,面对妻子的去世的痛苦,更难的是,他必须要在依依面前保持情绪稳定,生活一切如常。
导演曹曦说,在筹备剧本的时候他常常会想,这个失去妻子的父亲,平常还带不带戒指呢?妻子的衣服和化妆品他会怎么收拾呢?会扔掉什么,又会留下什么?留下的东西要放在哪里最合适呢?他会铺床单吗?
但依依却把纸箱妈妈带进了爸爸的生活。也许他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一切,但是依依带领他,一点一点的释放和治愈。
充满信任地看见
依依爸爸最了不起的一点是,他总是在无意之间选择信任孩子。但戏剧性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相信孩子。
过渡客体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过渡客体,即儿童的第一个“非我”所有物,它可以是一块柔软的毛毯、一件旧的衣服、一个玩具,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逐渐加长与孩子分开的时间,过渡客体能让孩子感觉到母亲随时在身边。
依依是充满创造力的,依依亲手做的这个纸箱妈妈就是一个过渡客体,依依依恋着她,也创造着她。
依依的爸爸以最大的真诚,抵抗住他对女儿行为的怀疑和彷徨,他从未停止倾听自己的女儿,从女儿身上学习,并且在剧终学会了真正信任自己的女儿。
这种信任不仅治愈着创伤,守护着父女的亲密,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故事里的依依,真实生活里的女孩,当她们长大之后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追寻意义、创造价值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曾经6岁的自己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她的父亲以一种近乎于献身的勇气给予她的包容、信任、守护的永恒的力量。
主创介绍
克里斯·库珀
编剧
ChrisCooper
英国“事故时间”总监;著名演员,剧作家和导演。自年开始在教育性戏剧和剧场领域工作,他是国际知名教育剧场剧团“大伯明翰”(BigBrumTheatreinEducation)的艺术总监在过去30多年,为剧团导演了38部教育剧场作品及诸多合作项目。过去30年持续为3-22岁的儿童和年轻人写作,ChrisCooper还在诸多教育性戏剧和剧场的期刊和出版物上发表许多理论文章。
曹曦
导演
CaoXi
戏剧编剧、导演,抓马教育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教育剧场的积极倡导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攻读人类表演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导演教育剧场作品《另一面的我》《箱子屋》《巨人的拥抱》《做妈妈》《杰克与豌豆》《弃儿》《灰》等。年起,带领直面鸿沟青年剧团完成《麦克白》《我们(或个人问题)》等作品。译著有《想象真实:迈向教育戏剧新理论》、《教育戏剧:实践指南与课程计划》。
曾受邀参加香港教育剧场论坛(TEFO)、国际教育戏剧研究院(IDIERI)、三联周刊“思想.广场”、中英教育剧场论坛、直面鸿沟戏剧大会、中国深圳教育戏剧峰会、中国南京教育戏剧研讨会、TIE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国际论坛等。
袁鸿
监制
YuanHong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戏剧演出策划制作;年创办发起并组织策划大学生戏剧节;年创建北兵马司剧场并任艺术总监,整体负责北剧场的工作;发起并组织策划制作、北京国际小剧场展演及台港小剧场展演和北京英国戏剧舞蹈节。
参与制作和担当制作人的戏剧作品有《夜行船》《驿站桃花》《情感世界》《他没有两个老婆》《沙漠中的西蒙》《切·格瓦拉》(年版及年版)《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囊中之物》《天上人间》《圣井》《钦差大臣》《荒原与人》《暗恋桃花源》(内地版及两岸三地版)《美丽世界的孤儿》等近百部戏剧作品。
关皓天
饰演爸爸
GuanHaotian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
主要舞台作品:
《春逝》《幸福交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碧血丹心大将军》《安魂曲中文版》《欲之上》《回廊亭杀人事件》《那年我学开车》《胡同12号》《前任不敲门》《郑和》《当归》《璃琅村花》《城市女儿》《六十九首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傅珮然
饰演依依
FuPeiran
年进入抓马教育,从故事班到少年剧场,她痴迷于故事里的人物扮演,并逐渐展现出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
主要舞台剧演出:
《考试》饰演晨曦,于年12月在人艺菊隐剧场公演,《北京日报》于当月的文化周刊版有报道;
《旅途》饰演晨曦影子,于年12月在人艺菊隐剧场公演;
《土地》饰演春苗,年6月于蓬蒿剧场公演。
谷旻雯
舞台美术
GuMinwen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曾参与大山子艺术节,柏林“巡回中国”艺术节,交叉艺术节,苏黎世艺术节及布拉格PQ展soundkitchen单元。
舞台设计作品:
《三姊妹》《李尔王》《我是张纯如》《最后只好停下来》《徒步21层》《歌代啸》《璃琅村花》《堂吉珂德》《箱子里的人》(新西兰宫廷剧院)《箱子屋》《原来如此的故事》《人赃俱获》《哎呦,妈妈》《庄下人》(台北云门剧场)《旅鼠》等。
徐愔
灯光设计
XuYin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级舞台设计专业,年获得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硕士学位。作品受邀参加北京锣鼓巷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风马牛戏剧节、北京国际演艺平台展演、北京现代舞周、北京舞蹈双周、利贺亚洲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
灯光设计作品: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旅鼠》《背叛》《万白》《烟草花》《学一学鸽子》《滚蛋吧!肿瘤君》《栀子花开》《27车棉花》《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梵高自传》《进化论》《伊库斯》舞蹈剧场《该我上场的时候,叫我,我会回答》《活着就好》《团圆》音乐剧《张爱玲》《三姊妹》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儿童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