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被曝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迫延后海外部署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其是第4艘出现此问题的航母,另外3艘分别是“里根”号、“罗斯福”号和“卡尔·文森”号。
4艘航母接连停摆,要么被迫被“按”在母港不得出海,要么是正在返回基地的途中并准备接受抗疫措施。不夸张地讲,这无疑是一场灾难,让美海军丧失了超过一半的海上威慑力。为了证明“战力损失大半”一事所言非虚,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航母的服役周期和轮换机制。
通常,航空母舰的服役寿命在30~40年,美国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则为50年左右。这50年间,航母并非时刻都能漂在海上执行任务,甚至并非随叫随到。
在和平时期,除了完成必要的部署任务,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检修期。根据性质不同,大体可分为试航入坞检修(简称PSA);码头维修(简称PIA),耗时6个月;入坞维修(简称DPIA),耗时10.5个月;换料大修(RCOH),耗时33个月。
核动力航母在服役期50年内,必然会迎来一次核反应堆燃料的更换,并伴随对全舰的大修,这就是耗时达33个月之久的RCOH,基本在服役25年后进行。要知道,任何一本严谨的书籍对于核动力系统的描述都是“带给舰船近似无限的续航力”,有了“近似”二字就意味着其并非是真正的无限,否则守恒定律和牛顿老爷子恐怕就都要“跌落神坛”了。如同世上没有永动机一样,当核反应堆燃料棒中的核物质比重过低时,就必须进行更换。
以25年为一个周期来算,美国的核动力航母通常需要进行8次PIA、3次DPIA和1次ROCH。将时间加在一起,总共约9.年,即25年间其实只有不到16年处于可动状态,这其中还不算其他大大小小的检修维护。由此就需要增加航母的数量,以轮换和替补的方式应对部署空白期。
那么来看看美国海军现役的11艘核航母吧,除了仍处在调试期不具备战力的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剩下的10艘均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按照轮换机制,每时每刻都有2~3艘正处于DPIA状态,1~2艘处于RCOH状态,剩余6艘可用。可用的航母中,通常3艘可实现“随时部署”,另外3艘中的2艘需要约30天的短期检修和人员动员,1艘需要约90天的检修和人员动员。换句话说,若战争突然爆发,在11艘航母中,美国海军真正“实时可用”的航母其实只有3艘。
不过即便只有3艘航母能随叫随到,这种战斗力也已然颇为可观了。3艘航母的舰载机搭载量在架至架左右,每艘都可在一周内保持每天出动架次左右,甚至达到架次。同时,航母战斗群中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均可使用MK41型垂发系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水下的攻击型核潜艇也可使用MK45型垂发系统发射“战斧”。基本上,3个航母战斗群就足以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全部军力相抗衡。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就可以明白为何4艘航母因爆发新冠肺炎而无法部署一事,会对美国海军造成如此大的战力损失了。这4艘航母中,有的刚刚完成维修,有的尚未开始维修,新冠肺炎打乱了它们的维护与部署时间表。倘若只是一两艘出问题还好,让其他航母“勒紧裤腰带”,咬咬牙延长几个月的部署周期,对付一下总能解决。但这次足足有4艘航母出问题,如此大的战力窟窿很难在短期内被填补。
暂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6艘航母中,“华盛顿”号和“斯坦尼斯”号都处于RCOH状态,更换核燃料的工期分别还剩下1年和2年半;“布什”号则处于DPIA状态,年前无法出海。至于剩下的3艘,要么是刚刚结束海外部署,正在母港休整,要么是在港口进行短期检修或返港途中。可以说,当前的美国海军连哪怕1艘状态完备的航空母舰都拿不出来,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航母运转与轮换周期,这在美军乃至美国历史上都是头一遭。因此,战力丧失大半一说绝非夸大。